第一關 - 潁川之戰
東漢末年,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,農民與地主的矛盾日益加重,因此暴發了由張角所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,史稱黃巾之亂。響應張角的號召,潁川附近的黃巾軍,襲擊了潁川郡,漢軍潁川守軍出城迎戰,但被黃巾軍擊敗。曹操知曉後立即率軍前往潁川救援。

第二關 - 虎牢關之戰
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逃離洛陽後,來到了陳留。他在陳留“散家財,合義兵”,發佈檄文號召天下英雄共同討伐董卓。各路諸侯紛紛響應起兵至虎牢關。董卓得知後非常害怕,連忙派出飛將軍呂布率軍去鎮守虎牢關。

第三關 - 青州討伐戰
虎牢關之戰未能抵擋住諸侯的進攻,董卓便放火焚燒了洛陽,並且撤到長安,眾諸侯也因為各自的利益產生了分歧,唯有曹操率軍繼續追擊,可惜兵力不足被伏軍所擋,而反董卓聯盟宣告破裂。此時青州黃巾餘黨死灰復燃,於是曹操前往青州討伐黃巾餘黨。

第四關 - 徐州之戰
曹操留荀彧、程昱領軍三萬守濮陽,其餘大軍都殺向徐州。曹操命令:“但得城池,將城中百姓,盡行屠戮,以雪父仇。”徐州太守陶謙非常害怕,而且也知道自己抵擋不住曹操的大軍,便請來劉備帶兵駐守徐州。兩軍對峙於徐州,戰鬥一觸即發。

第五關 - 濮陽之戰
劉備來信欲勸曹操退兵,曹操將計就計,答應退兵使劉備放下戒心,但卻準備攻城。正在商討之間,突然聞報呂布攻破兗州,進攻濮陽,曹操聽說濮陽有險,而且徐州並非短時間可以攻破的,便立刻回軍濮陽。

第六關 - 宛城之战
奪回濮陽後,宛城張繡見曹操勢大便投書來降,曹操非常高興,親自率軍前往接收宛城。不成想張繡卻是詐降。張繡因懼怕典韋的勇猛,一時之間急切難進,便邀請典韋去喝酒,並把典韋灌醉,偷走他的雙戟,然後率軍包圍了沒有防範的曹操軍,並率軍擊殺曹操。

第七關 - 壽春之戰
袁術在淮南地廣糧多,又有孫策所質的玉璽,便想篡位稱帝。並於西元197年,在壽春稱天子,建號仲氏,置公卿,祠南北郊。而此時在曹操勢力範圍內的許都還有漢朝的天子,袁術自稱天子等於否定了大漢天子正統地位,曹操便率十七萬大軍去征討袁術。

第八關 - 討伐呂布
呂布派高順、張遼前去攻打關羽,自己帶兵去攻打張飛,劉備分兵兩路前往支援,但呂布亦分兵從背後殺來,劉備大敗。劉備無處可去,便向曹操求助,而視呂布為心腹大患的曹操欣然接受了劉備發出的求援,前往徐州剿滅呂布。

第九關 - 官渡之戰
袁紹最終擊敗了公孫瓚,據幽州、冀州、青州、並州等四州,擁有了整個河北之地。此時袁紹的兵力遠遠勝過曹操,自然不甘屈居於曹操之下,他決心同曹操一決雌雄。次年,袁紹挑選精兵十萬,戰馬萬匹,企圖南下攻打曹操,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,在此展開決戰。

第十關 - 河北平定
官渡之戰,經過一年多的對峙,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。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,出奇制勝,擊破袁軍十萬。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。袁紹的三個兒子和侄子高幹,為了瓜分袁紹剩下的地盤陷入分裂,曹操毅然抓住這個機會興兵征討河北。

第十一關 - 長阪坡之戰
曹操平定北方後,兵鋒轉而南下。劉表病死,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,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。劉備聽說劉琮投降,率軍向江陵撤退。曹操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,親率五千騎兵追擊劉備,而劉備軍與民眾十余萬,糧食輜重繁多,行軍遲緩,曹軍虎豹騎在當陽長阪追上劉備軍。

第十二關 - 赤壁之戰
劉備被擊敗後,害怕曹操繼續追擊,便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商議結盟。諸葛亮先用激將法刺激孫權,又分析曹操的劣勢,而孫權也不願投降受制於曹操,便聯合劉備組成聯軍共同抵抗曹操。曹操自江陵東下,至赤壁與孫、劉聯軍交戰,暫駐軍于烏林,與對方隔江對峙。

第十三關 - 合肥之战
赤壁之戰後同年十二月,孫權趁曹操新敗,命周瑜攻打江陵的曹仁,而孫權則親自率十萬大軍進攻合肥。合淝是一座東南方重要、繁榮的城市,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,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。曹操派樂進鎮守合淝,張遼、李典進攻孫權軍。

第十四關 - 潼關之戰
孫權的十萬大軍被張遼以八百兵擊破後,從此再也不敢進攻魏國,偏安一隅。而此時西涼馬騰卻收到獻帝密詔,預謀誅殺曹操,不料被人告密,被曹操處斬。馬騰之子馬超為報父仇,聯合韓遂共起二十萬西涼鐵騎大舉來犯,曹操親率大軍鎮守潼關。

第十五關 - 漢中之戰
曹操擊敗了馬超與韓遂,統一西北之地,而劉備藉口討伐張魯入川並擊敗了劉璋,統一了西川之地。天下三分的局勢既定。其時孫權偏安一偶,而劉備得諸葛亮後積極準備北伐曹操,曹操決心先行滅蜀,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征蜀途中的張魯。

第十六關 - 定軍山之戰
張魯投降後曹操佔據漢中,為進攻蜀國而做好了準備,而劉備想趁魏軍立足未穩時奪取漢中,否則曹操兵出漢中就可攻打自己。便派出老將黃忠,老將黃忠不負所托打敗了駐守天蕩山的張郃後,率軍攻打定軍山,夏侯淵率軍奮勇抗敵。

第十七關 - 荊州之戰
曹操準備率軍南下征討劉備,不曾想被關羽設計水淹七軍。便致書孫權,勸他襲取荊州。而孫權一直記恨劉備借荊州不還,便派呂蒙偷襲並佔據荊州。關羽聞訊後深知腹背受敵非常危險,且蜀軍無心戀戰,便且戰且退,準備還蜀。

第十八關 - 劍閣之戰
攻佔荊州後,曹操帶領荊州新勝之軍開始伐蜀,一路節節勝利。劉備聞訊非常惶恐,派諸葛亮攜黃忠、馬超、趙雲、張飛、黃月英、魏延、孟獲、姜維共同鎮守劍閣。曹操軍受到蜀軍的奮勇抵抗。

第十九關 - 成都之戰
曹操軍經過奮勇拼殺終於攻破劍閣,為攻佔成都掃清了最後的障礙,西蜀面臨著滅亡的危機。劉備一方面集結了西蜀最後的力量,妄圖負隅頑抗,另一方面修書給孫權,俱言其不追究關羽之事,乞求孫權派兵支援。而孫權因為劉備之前因關羽之事而攻打自己而未派兵支援。

第二十關 - 夷陵之戰
蜀國滅亡後,諸葛亮受劉備臨終之托攜幼主劉禪逃往吳國。孫權到此時才意識到劉備滅亡後下一個便是他,而給他的只有兩條路,一是投降,二是聯合劉備殘軍共同抵抗曹操。諸葛亮勸說孫權,讓其堅定決心與曹操對抗。而曹操見勸降無效後,便發兵攻打東吳孫權,雙方對抗在夷陵。

第二十一關 - 建業之戰
曹操以威武之師成功攻下夷陵後,便率軍趕到有龍蟠虎踞之稱的吳國都城建業。孫權及劉備殘軍集結了最後的全部力量,妄圖抵抗住曹操所率大軍。此時曹操大軍圍住建業,麾下文臣武將便勸說曹操登基稱帝,以成大業。然曹操說統一前不可再有此議,眾將無法,遂準備與東吳孫權進行最後的決戰。

更新中...